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分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竹雕珍藏艺术品拍场受宠(2)

竹雕珍藏艺术品拍场受宠(2)

发布时间:2014-03-11 查看次数: 1220次
金陵派竹雕的创始人是濮澄,其特点是以浅浮雕为主,时而也刻制一些高浮雕作品。在他之后,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潘西凤,被看作是自觉追随金陵派风格的另一位大家。他与郑板桥相友善,擅长浅刻,刀法简练传神。传世竹根雕梅花笔筒,疤痕错落,稚拙可喜,体现了潘氏的技巧。在2010年西泠印社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潘西凤制西园雅集透雕笔筒,估价20万至2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67.2万元。
  浙派竹雕艺术是“留青圣手”张希黄开创的。他的作品,精细的构思和绝妙的制作工艺浑然一体,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并且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竹雕艺人,最终形成高雅淡泊、巧而不媚的浙派风格,堪与嘉定派、金陵派齐驱并驾。20世纪中期,留青竹雕的代表刻家多聚居在上海,如浙江吴兴的金西崖、江苏武进的徐素白、苏州的支慈庵及无锡的张韧之等。在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明晚期·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以165万元成交。
  明清两代的竹雕,除了地区形成的艺术流派之外,还有一些雕刻家在继承前人、推陈出新方面做出了贡献,发明了有别于地区流派之外的新技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耀、张步清、马根仙、邓孚嘉、尚勋、时学庭和时钰两兄弟等人。
  投资关注两大要素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介入竹雕艺术品投资,可以从两个因素去关注。首先就是关注市场的主体,其中既包括卖家,也包括买家。从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来看,名家珍藏的竹雕作品纷纷出炉,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像2006年北京嘉德“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也带动了一波竹雕文房热。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每当有名家专场露面,总能引发竹雕投资热。从买家的角度,投资者也可以对市场一窥。
  从2005年开始,西方买家开始下手买竹雕文房器,以1000多万元购买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笔筒的,就由伦敦知名古董商吉瑟普·埃斯肯纳茨(Giuseppe Eskenazi)竞得。此人什么赚钱买什么,什么赚钱卖什么。作为古玩爱好者,你可以不知道埃斯肯纳茨,但绝不会不知道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埃斯肯纳茨就是当年花天价买下元青花的人。另外一件以516万港元成交的清康熙·竹雕西厢记相送图笔筒,其买家是伦敦著名古玩商利特通和轩尼诗亚洲艺术画廊(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没有实力购买这些大买家投资的竹雕艺术品,但是可以从中了解现在究竟是什么样的竹雕受到市场的追捧。
  除了市场的主体之外,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就是竹雕制品的真伪,特别是仿冒名家的竹雕。仿冒的竹雕在刻的方面有可能技巧很高,但是在色泽的处理方法上就不能达到完全的统一。现存的明清竹雕作品,表面色泽多浅黄或棕黄、棕红,就像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用了几十年的竹椅、竹席所呈现的色泽,或棕黄,或棕红,光灿灿的。再仔细考察,我们还会发现,这些竹器上,人体(手、足、躯体)不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例如竹席编织交叠而被覆盖的地方,其色泽与显露部位的色泽就不一样,它们之间颜色有浓淡之分,两者之间还有过渡色。新仿的作品为了使其色泽相似,往往将笔筒用化学处理方法进行染色。但是染色只能使染的色泽相近,而不能使这个笔筒显出老器物的润泽。
  在收藏实践中,有时会偶尔遇到一件看上去很不错的古旧竹雕,对方介绍这是明清时期某名家的作品。由于这位名家的传世作品很少见,在无法运用“货比货”的方法时,收藏家们往往采取互证的办法。明清时期不少竹雕大师,既擅长竹茎雕,又善于竹根雕,既是竹雕行家,又精于木雕、牙雕和漆雕等。他们每个人的作品,无论竹雕、牙雕、木雕,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刀工和审美意识。因此,看了他的竹雕艺术,同时也基本上了解了他在其他雕刻领域中的艺术表现功力。反过来,熟悉他的木雕、牙雕作品,也可以懂得他的竹雕作品。这在具体的鉴赏实践中,就称之为“互证”。收藏爱好者应该掌握这种鉴定方法。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竹网”的所有文/图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竹网所有。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竹网”的文/图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