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分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双枪打响竹子战

双枪打响竹子战

发布时间:2016-05-18 查看次数: 1485次
做筷子的也能上市?日前,做了14年竹筷子生意的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枪)获得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睿)3000万元人民币的注资,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双枪将于2012年左右上市。双枪董事长郑承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双枪在获得投资后,将考虑的是如何改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如何制定行业标准,为上市做准备。
  借力超市
  郑承烈做筷子的想法最初来自于他的大哥。在浙江庆元县,郑家是当地最早从事筷子生产的企业。“大哥虽然做筷子十多年了,但利润很低,传统的加工模式和没有渠道的销售方式让工厂举步维艰。”郑承烈回忆说,他当时就隐约感觉到,必须要革新筷子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这样才能拯救这个传统行业。
  1993年,郑承烈从浙江省建筑学院毕业后,在庆元县建筑公司捧了两年铁饭碗。1995年7月,他决定下海便成立了双枪。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就摒弃了一次性木筷子的传统生意,“这个污染大,利润又低,从长远来看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郑承烈选择了竹筷子。“竹子的生长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时间短,产量大,竹子的厚度和长度使得加工起来更为方便,而且在当地有着很多竹子资源。”郑承烈说。
  在定位好竹筷之后,郑承烈准备把竹筷做成品牌。然而在当时,当地的竹筷加工业都处于手工作坊阶段,大多是代工,也有些在生产完之后,直接在地摊上叫卖,但利润被压的很低。郑承烈显然不想走老路,他决定打通上下游,从竹制品加工到竹制品销售形成产业链“通吃”之势。
  渠道的选择是郑承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当时,他首选的零售渠道是家乐福,然而,进入超市的难度却是郑承烈此前远未预料到的。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国超市,在中国拥有数百家分店,数千家供应商,对于双枪这样一个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企业来说,自然不会放在眼里,而且家乐福开出的条件也是十分苛刻的。“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五次会谈才最终达成协议。”郑承烈回忆说,“实际上,进入超市的利润是相当低的,但超市所带来的品牌效应与巨大的供应量是其他渠道所无法相比的。”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品牌的创立,进入超市是第一步。
  在搞定了家乐福后,其他的大卖场也逐一攻破。据郑承烈介绍,目前全国1000多家知名大卖场,都有了他们的工艺竹筷、竹砧板和竹牙签等产品,大约占据了竹制品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制定标准
  在郑承烈看来,从事竹木业生产,最难的就是规则的制定。一套产品的价格定在多少最合适?它的工艺水准怎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对于任何一家竹木生产商似乎都是难题,而郑承烈也一直在摸索着自己的标准。
  郑承烈认为,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和品牌的知名度是密切相关的。“多年以来,双枪的价格在市场上都比同类产品要高15%,高档的产品甚至高出5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品牌的塑造。”
  “在1998年,双枪还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的时候,就拿出了30万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从包装到企业文化等都进行了包装,这对后来的市场销售是非常有利的。”郑承烈回忆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双枪模式的成功还在于其高端产品的成功定位。郑承烈表示,目前双枪高端产品的筷子,精选的材料都是乌木、紫檀木、酸枝木等名贵木材,然后经艺人雕刻制成,尽管这些筷子的销量和产量不会太大,但却可以体现文化特色,也是企业本身生产水平的一个表现。
  到目前为止,双枪已经形成了从中低端到高端的整个系列产品,供应范围也从超市陆续延伸到了星级酒店、生活会馆等市场。“实际上,最难的还是对竹制品工艺的标准问题,每个客户的要求标准都不一样,要他们从怀疑到接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郑承烈说。
  让郑承烈记忆深刻的是,曾有一位韩国客户在中国的超市看到双枪产品后,便与双枪主动联系上,将双枪的货物销往韩国。有一次,韩方下了21万元的果盘制品订单,就在生产结束后,韩方派来的工作人员在验货的时候,却对一些大果盘的工艺提出了怀疑,并表示将拒绝签收。在当时的情况下,郑承烈只能诚恳地解释:这种工艺已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了,而且很美观,另外之前韩方在合同上并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双枪并没有违背合同。但是,倔强的韩国人还是对此工艺手法表示了不认同,双方一度不欢而散。
  事后,郑承烈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退还韩方定金,所有的损失由双枪来承担,并再一次向韩方对双枪的工艺做出了同上次一样的解释。最终,韩方负责人大为感动,决定重新合作,而且对双枪的工艺标准也表示了认可。郑承烈说,此风波过后,韩方对双枪的产品就不再验货了。
  当然,郑承烈也承认,“竹制品行业最难的就是标准,如果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把所有的产品价格和形状都能制定一个标准,这样就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显然,在一段时间内,标准问题将是双枪面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