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分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福建永安笋竹业 何以两年长大一倍?

福建永安笋竹业 何以两年长大一倍?

发布时间:2016-06-27 查看次数: 1668次
日前,福建省评出5个笋竹类名牌农产品,永安市获得2个:一个是“竹神”牌闽笋干,另一个是“明通”牌竹胶合板,这标志着永安市笋竹产品有了省级名牌。
  这是永安竹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鲜活例子。
  收入:现在3亩=过去50亩
  “林改前,我家竹山一亩地最高产值也就200元左右,如今有3000多元!”12月15日,在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竹农杨国松感慨万千地对记者说。
  2003年8月,永安被列为“福建省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试验示范点”,进行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0年不变啊!就像当年分田到户一样,分山到户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杨国松一家兴奋不已。“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改,激发了永安18万竹农种养管护竹林的积极性。
  为了起到示范作用,永安市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等7位高级顾问,同时与复旦大学、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林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签订了长期协议,做好人才培训、信息咨询、产业规划论证、技术指导等方面工作。在专家的指导下,永安市建立了我省唯一的“竹种园”和“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其中,“竹种园”汇聚了适合永安生长的种竹15属76种。“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核心区面积2600亩,辐射区面积为10万亩,全面实行定向培育技术和集约经营管理技术。
  在“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内,竹农杨国松有3亩竹林进行高效经营。“3亩竹山收入可达1万元,相当于林改前50亩的产值啊!”杨国松自己都惊叹不已。
  惊叹的不只杨国松,通过现代科技园的示范,永安18万竹农正在改变长久以来粗放经营的模式,开始“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
  据统计,林改两年来,永安新增竹林面积10.63万亩,毛竹立竹量由林改前的每亩约100根提高到200来根,竹山平均每亩的年产值由原来的不到200元,提高到现在的500多元。农民人均竹业收入近2千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企业:从十几家到118家
  12月15日,永安市明新竹业有限公司的货场里,储备起来的生产原料——毛竹堆积如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3年内,公司占地将由现在的25亩扩展到60亩,达3000万元。”
  可谁又能想到,2年前,黄建民还在租用2000多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加工竹香芯的半成品,年产值不过几十万元。“没有林改的带动,没有林竹产业的发展,就没有我的今天!”说起这两年的发展变化,黄建民深有感触。
  永安市出台了《关于简化毛竹林政资源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措施,下调竹材税费,每年为竹农和竹加工企业减轻负担百万元,成为全省竹业税费负担最低的地区。疏通融资渠道,争取了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支持,在全国率先开创林权抵押贷款的先例,2004年,共向林竹企业和个人贷款5500万元,今年贷款额达到1亿元。
  黄建民告诉记者,是政策给了自己信心和勇气。2004年1月,他注册成立了明新竹业有限公司。一年多来,公司乘着林改的东风,急速发展成为永安市竹业龙头企业。
  据悉,如今的永安笋竹加工企业,已从林改前的十几家,发展到118家;产品也从几个品种,发展成为拥有板类、炭类、笋类及竹制品类等几个大类数百个品种。截至目前,该市今年已实现竹业总产值11.5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0%。一个极具潜力的竹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