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分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全景中国 小竹子“编”出大产业

全景中国 小竹子“编”出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6-12-14 查看次数: 1241次

在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的西南部,坐落着山水秀美、历史悠久的眉山市青神县。青神县因第一代蜀王蚕丛氏“着青衣教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有着苏轼第二故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美誉。提到青神,就不得不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青神竹编。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堪称传统手工艺、竹篾特质与文化美术的完美结合。多年来,青神县已经形成了以竹编文化为代表的竹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青神县的竹资源十分丰富,农家的房前屋后,沟边山坡都生长着慈竹、斑竹等几十种竹子。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县先后被授予“国际竹藤组织培训基地”、“中国竹编制品出口基地”和“国际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等称号。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神的先民们便开始用竹子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如今的青神竹编以新、奇、特、绝的神韵而“艺甲天下”,有平面竹编、立体竹编、混合竹编三大类八大体系3000多个品种,融入了文字、书画等元素。竹编艺人能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编出艺术含量极高的惊世之作,堪称世界一绝。 

眉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顾伶俐说,在青神要说竹编大师的话,那大家一定会想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大师,他是公认的四川竹编大师、竹编“圣手”。这位竹编大师用40多年积累的竹编技艺和智慧,把青神竹编推向了更高的层次。1984年,陈云华在青神的南城农校举办了第一期竹编培训班,这一干就是30多年。在他的带动下,青神竹编已经从一个手艺人流动做工的生计演变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绿色产业。 

邵小梅初中毕业那时候,当地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工作也不好找。她无意中听说陈云华在办竹编培训班,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后来学成了手艺后,她没有选择做竹编艺人,而是留在陈云华创办的公司里做竹编老师,继续将青神竹编技艺传授下去。 

为了打造竹编特色的优势产业,把竹编技艺传承下去,青神县设立了云华竹旅国际竹藤组织竹编培训基地,创办了竹编艺术职业学校,引进了竹艺专业。在竹编培训办学的过程中,采取“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由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训课程指导,实行“集中理论在校内学习、分散跟师傅到企业实训”的形式。 

而且,在青神,竹编技艺不仅通过技术培训传承,就连一些地方小学的教学安排里也开设了这门课程。 

青神竹编闻名国际,不少外国友人都会来到这里拜师学艺。青神县作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仅在国际竹艺城里,从2001年开办了第一期国际培训班以来,就已先后培训了卢旺达、埃塞俄比亚、泰国、老挝等国家的200多名学员。 

今年8月,又有19名非洲学员来到青神县国际竹艺城求学。他们将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学习制作不同种类的青神竹编制品。作为指导老师,陈云华认为不论是外国学员还是中国学员,想要学好竹编,都要摆正心态、用功努力。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这19位非洲学员终于在10月份拿到了结业证书,大家都高兴地跟老师、同学合影留念,还一起大声朗诵了学到的中国古诗,兴奋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近年来,竹编产业在青神发展得如火如荼,仅在青神县南城镇兰沟村就有46家竹编工厂和作坊,每个农户编竹编的平均年收入最少是3万元。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村里忙的就是竹经济,发展的就是竹产业。大家靠竹编编出了小轿车、编出了小楼房,编出了幸福的生活。当地居民余欢说,很多带孩子的妇女都愿意在空余时间编竹编补贴家用,有的还做起了竹编产品的销售员。 

不只是眉山,青神竹编还带动了全国竹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脱贫。去年6月和7月,就有来自江西省吉安市的20多名妇女主任代表来到青神学习竹编。今年的4月和5月,又有四川省12个产竹市(州)、35个县的50名退耕农户和贫困户代表来到国际竹艺城培训学校,参加竹编技能学习培训。 

广西学员陈凤英说,为了寻求致富的法子,今年9月20号她带着14名同乡来到青神学习竹编。现在,青神县形成了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等六大产业形态,拥有多家知名竹业龙头企业和100多家手工作坊,竹编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的各大城市以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青神县正在全力打造竹编产业园区,搞好文化旅游发展,建设“竹海、竹艺、竹城”,加速形成现代竹编产业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