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风姿的画竹
在《四美图》中,原为中央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叶元龙,曾为此卷题诗,姑且引用在这里:
此竹谁所画?其人恐是仙。
颇思访君子,不料见婵娟。
看鸟远来过,歌声还可传。
悲凉未易解,且问李延平。
题诗中,叶元大约特别赞美画中的绿竹。叶元龙诗中的赞美,不是没有由来的。谢稚柳画竹,那是别具风姿。在他的画作中,也以画竹为最多,这倒不完全是应酬之作,他是画竹的能手。
谢稚柳画竹,是直接继承北宋文同和元代赵孟睿。
文同画竹,为北宋人所推崇,他的咏竹十字诗写道:"图写潇湘之形,莫贤于仆。"收到求他画竹的绢成为他的负担,致使他将绢投掷于地,狠狠地说:"吾将以为袜。"苏东坡也画竹,自谓"与文拈一瓣香",写竹枝不逐节分,米芾称道"运思清拔"。在《画史》中米芾还提出"以深墨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的画理。
谢稚柳收藏着文同那唯一的一幅《墨竹图》,是按原作尺寸的复制品,正是这种风格。
元代赵孟睿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解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作画如作书,是他追求的艺术妙境。
还是在重庆的时候,因为市区经常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无法居住,谢稚柳把家搬到重庆郊区的一所大房子里。院子里正好有一丛竹林,他就经常在竹林里观察竹子生长的形态,并把居室命之为"苦篁斋"。他也亲手种竹,但很少有栽活的。他写了许多咏竹子的诗,如《著色竹》:"著色湖州迹已陈,墨奴唯可论元人。分明照眼烟稍碧,苦向前贤拜后尘。"正是表达了他画竹的心情,真是达到了"诗在口,竹在手"。他实践着文同总结出来的画竹原则:"必先成竹于胸中。"正因为院子里的竹林,能使他"朝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为友,饮食乎中间,偃息乎竹荫",所以他的竹子在写实的基础上,而又能出乎意象之外。
谢稚柳能诗,能书,能画,所以他的竹子是这三者的结合。他的画竹,一种是双勾,但更多的是不用双勾而采取撇出的方式,看上去又有双勾的工整效果,对这种形体,在前人的画笔中是难以找到的。
六十年代初,他曾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竹》图,因为没有那么大的画案,是挂在墙上作的。他以不露锋芒厚重的笔势,丰腴的墨彩,表现竹叶的向背纷披、俯仰疏密,错综而挺拔,生动而多变,深刻地表达了竹的形与神,强调了竹的美。特别是,他那撇出的方法,对风前雨后,摇曳生姿的描写,浑成一体,有深切的真实感。这种体验与观察的程度虽与双勾的同等,而表达手法,却要比双勾的艰难而绰约。
谢稚柳不但画竹,对墨竹的发展也作了详尽的考证。他从苏东坡的《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这首诗中分析,认为唐代墨竹所描写的形体,不再是双勾敷色,而是放笔撇出的写意情态。后来,在陕西开掘的唐武周时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后甬道东壁、墓后室东壁,都有竹丛,都是墨笔撇出的形体。这一现象更加证实了谢稚柳的判断。可见,以墨笔写竹也不是王维所创,而是早已运用了。
谢稚柳的花鸟虽然出自陈老莲,他的画竹和陈老莲却是毫无关系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新购竹蒸笼的保养、使用方法 2017-05-07
- 坚韧的竹子—励志故事 2017-04-28
- 竹有十德 2014-09-15
- 成都画家独创草书画竹技法 2014-09-15
- “大黄鸭之父”携竹编“粉红猫”亮相上海 2014-09-15
- 筷子的长度为什么是7寸6分? 2014-09-15
- 让生活走进自然---竹文化元素扮靓青岛世园会 2014-09-15
- 竹神的神话传说 2014-09-15
- 戏说:竹文化与居住品味 2014-09-15
- 竹有保平安之用 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