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分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

发布时间:2014-04-28 查看次数: 884次

  竹筒香茶的傣语叫“腊跺”,拉祜语叫“瓦结那”,是傣族和拉祜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饮料。

      傣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两自治州和耿马、孟连两自治县,人口83.6万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汉代史载的“滇越”,“掸”就是傣族的先民。唐代史称为“金齿”、“银齿”、“黑齿”、“白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清代以来称为“摆夷”。

      拉祜族是分布在云南澜沧、孟连、耿马、沧源、勐海、西盟等边境县的山区民族之一。“拉祜”是用一种特殊方法烤吃虎肉的意思。拉祜语称虎为“拉”,称在火边把肉烤到发香的程度为“祜”。因此,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人口约30万。

      竹筒香茶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

      竹筒香茶的制法有两种:一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又叫香竹、金竹)筒内,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又一制法是将一级晒青春尖毛茶0.25公斤,放入小饭甑里,甑子底层堆放厚度6~7厘米浸透了的糯米,甑心垫一块纱布,上放毛茶,约蒸15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这种方法制成的竹筒香茶,三香齐备,既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筒口直径为5~6厘米,长22~25厘米,边装边用小棍筑紧,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筒口,放在离炭火高约40厘米的烘茶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5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绿色变为焦黄色,筒内茶叶全部烤干时,剖开竹筒,即成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外形为竹筒状的深褐色圆柱,具有芽叶肥嫩,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甘的特点。只要取少许茶叶用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饮用。

      傣族和拉祜族在田间劳动或进原始森林打猎时,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他们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5分钟,待竹筒稍变凉后慢慢品饮。如此边吃野餐,边饮竹筒香茶,别有一番情趣。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令人浑身舒畅。

      竹筒香茶耐贮藏。将制好的竹筒香茶用牛皮纸包好,摆在干燥处贮藏,品质常年不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