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搜货
低价买货
分站 分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温州木材集团打造“五大木材”再创企业新辉煌

温州木材集团打造“五大木材”再创企业新辉煌

发布时间:2014-02-17 查看次数: 1171次

2014年温州木材集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有效投资,着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振兴,大力推进滨江广场项目和其它项目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改制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企业安全和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幸福感、荣誉感,推进“木材新辉煌”建设,全面开创木材集团发展新局面。

2014年木材集团发展的主要预期经济目标是:确保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力争12亿元,实现全年利润大提高,完成总投资额8亿元,国有资产继续保值增值,公司经济发展稳中求进。重点是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三大产业 强化项目支撑 打造效益木材

一是坚持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发展多种贸易销售。积极发挥木材贸易平台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联动,不断发展壮大木材贸易板块,寻找新的木材贸易新品种与新经济增长点。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大力弘扬木文化,把以木会友、以木会商等模式组织运用到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建设终端市场渠道,拓展市场空间,提升木材贸易与木材销售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做专做实主业、做精做优现有产品,不断发展新产品,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力争完成销售额12亿元,上交海关增值税1亿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的经济目标,大幅度提高利润率。

二是实行多产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版图。大力构建企业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努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按照相关多元化的原则,依托木材市场与上伊仓储等主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木材市场,围绕木材集团的“拳头”产品,加快木材市场与电商合作,在加强网购等现代营销模式的基础上,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结合的第三方服务电子平台;做好上伊仓储向仓储与小微创意园方向发展,把创意园作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孵化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上伊仓储与标准厂房的独特竞争力;依靠现有三产公司大力发展物业管理现代服务产业,结合建设省级产业集聚区,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主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滨江广场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与人员安排提前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把推动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振兴木材经济的重大要素来抓,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化解投资的压力,重视投资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滨江广场城市综合体商业业态,完善补充各类业态,按照“三招一优”的要求,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意见,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力争完成年度计划招商引资任务,确保滨江广场城市综合体建成后能够招商成功。

二、实现持续发展 增强公司合力 打造幸福木材

一是坚持生产建设两不误,按照市工业集团的要求,把握好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掌握好滨江广场等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不失时机地抓住滨江广场项目的建设契机,充分发挥木材集团既有的地域优势和扎实的基础条件,最大限度集中木材人的智慧,形成推进企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工程项目要进一步推进:一期项目完成地下室和地上主体结构七层的施工任务,完成投资额3亿元;二期项目完成地下室和地上主体结构十层的施工任务,完成投资额2亿元;三期项目要完成桩基任务,并进入地下室工程施工,完成投资额2亿元;四期至九期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完成上伊标准厂房二期的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渔渡项目争取完成前期设计、审批、招投标等工作。

二是提高执行力的贯彻实施,做到有令必行、令到必办,从而凝聚成木材集团上下从严抓管理,从细抓效益的强大合力。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研究新情况,勇于解决新问题,使市委、市政府和工业集团的决策部署在木材得到深入实施,使公司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举措更加务实。

三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高木材的美誉度。按照“做大正面、管住负面、把握渠道、健全体制、强化保障”的要求,全面加强外宣工作。巩固壮大主流正面舆论,深化幸福木材创建,提升木材品牌形象。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福利水平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完善和加强以职代会和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拓展职工知情权和民主监督权,把维护职工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企业和职工荣辱与共、利益共享,力争不断提高职工福利水平,今后要确保职工收入每年有增长;坚持畅通信访渠道,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及时解决职工的合理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积极发挥劳动组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职代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的作用,为企业稳定和快速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五是抓好节能降耗,完善管理促效益。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经济效益与安全的前提下,公司全员齐抓共管,全力做好节能降耗、开源节流工作。下一步我们要严格按照节能降耗工作流程,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严格履行财务预算、报销流程,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逐步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增强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快地出成果、出效益,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凝聚企业的发展动力,增强推进赶超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确保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同时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始终把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摆到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快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通过打造创新型人才聚集的载体、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木材新一轮发展过程中聚集起一批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战略性集聚,以更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下大力气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扶持一批有潜力的技术人才。

三、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安全生产 打造平安木材

坚持抓好日常工作,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多办好事实事,多做对企业有益的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幸福感,激发大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力。同时深入开展“攻坚克难”行动,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主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在企业内部解决实际问题,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使企业和谐平安。要继续抓好两个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消防和安全生产监管,消除消防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日常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监管和预防措施,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委会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厂区各个区域、工地现场,尤其是对易燃易爆危险源、仓库及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着重检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日常安全工作是否到位,设备是否检验合格,警示标志是否完备,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应急救援预案和装备是否建立并演练等。做到以制度管理创新为抓手,促进木材和谐稳定,真正体现“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认真落实企业维稳第一责任。

四、加强党的建设 培育廉政文化 打造清廉木材

一是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强化木材作风建设。按照“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的要求,组织开展“先学、先查、先改”活动,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前期工作,为今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奠定扎实基础。继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始终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提升队伍素质的基础工程,拓宽阵地,创新方式,构建务实管用、富有活力的学习教育新格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优秀文化建设,努力培育“服务国企、永葆清廉、追求卓越”的优秀办事文化,培育“规范、高效、科学”的企业优秀运营理念。

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按照市工业集团的工作分工和目标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以及市委“1+8”实施意见,坚决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面改进学风、会风和工作作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同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坚决遏制企业内的不正之风。要引导领导干部克服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找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充分做好企业各项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公司中心工作紧密衔接,与生产经营、滨江广场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与依法治企、严格管理紧密结合,与干部职工履职尽责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木材集团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五、完善责任考核,凝聚发展正能量,打造领先木材

一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团队比学赶超竞争氛围。坚持从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入手,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按照与工业集团部署考核衔接、紧扣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克服薄弱环节、体现木材工作特色的要求,调整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二是建立企业经济主要指标通报制度,加大督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更好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积极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在木材上下形成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要抓好各项工作绩效考核检查,特别是在工业集团的纪律检查及抽查过程中,保证公司不违规、不上镜。各部门要落实好各项经济数据的填报工作,要严把材料关、严把文字关、严把审核关,确保各项材料、数据、报表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保证资料的齐全。各部门、各科室要认真梳理2014年工作思路,精心谋划好新年度工作。在今后工作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奋发进取、自加压力的精神面貌。围绕2014年各项工作计划,班子将统筹谋划、科学组织、强力推进,中层干部要知责有为、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广大职工要立足岗位、务实敬业、乐于奉献,确保新年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